本會會務革新的緣起 各學術與會務委員會結構的變遷 民國50年學會組織的改組 會務的進展 內部組織調整
本會會務革新的緣起
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中國工程師學會與各專門工程學會假中興新村省政府中興堂舉行聯合年會,年會主席雷寶華邀請沈怡博士演講,聲調抑揚頓挫,立論精闢,妙語生趣!他剴切地告訴聽眾「工程師集會每年一次,應該以發表論文為主、彼此交換研究成果為第一要務,不應當有什麼餘興表演,要把這餘興時間做有益於學術交流的事。
當晚沈怡演講時,天降濛濛細雨,氣溫驟寒,聽眾漸稀,可是有三位交大唐院礦冶系出身的中國礦冶學會青壯年會員:盧善棟、吳伯楨與馮大宗佇立靜聽,很受沈部長的激勵而感動。於是這三人在散會之後,便立志要把礦冶學會改變現狀,革新起來,帶動學會多做些學術活動,促進會員交誼,並鼓勵會友多以發表論文為重。而此三人便就此志向加以深入探討,最後決定要達到此目的,非用行革命手段取得執行權不可!正好第二天趁本會舉行年會大會時,由盧善棟和馮大宗提案,改請吳伯楨擔任總幹事。主席朱謙在台上發問有否附議時,就博得全體出席會眾鼓掌表示贊成。由是吳伯楨便當選為總幹事。
吳伯楨認為要學會能夠積極運作,第一必須有一個很固定較寬敞的辦公所在(不再隨因理事長之異而異),使他能在所辦公,而且要聘雇一位助手,以促進會務的運作。
現在且說要振興學會的這三人在民國四十九年工作職位,盧善棟為經濟部中國煤礦開發(股)公司新竹煤礦礦長,馮大宗為同公司南湖煤礦礦長,南湖在位內湖還可就近幫伯楨的忙;盧善棟遠在新竹尖石鄉就鞭長莫及了。吳伯楨在台北縣木柵辦一芳川煤礦為礦長;民國四十六年盧善棟為中煤公司煤業合作處處長,運用美援資金,實行新技術、新設施為台灣擴大已有規模舊礦及開拓新煤礦,合成十三個現代化大煤礦,以促進年產台煤500萬公噸為目標。吳伯楨便央我給他中美合作基金配額,在大武崙開拓華強煤礦為礦長,這兩礦董事長皆是他五舅陳其志先生(陳先生先辦華強布號,後又辦南僑化學公司皆為董事長)於是伯楨徵得舅父同意撥一房間專供礦冶工程學會做辦公之用,南僑化學公司位於重慶南路一段81號二樓,當時伯楨自己也在此辦公。吳總幹事有了辦公室,就聘請留日礦業專家陳連呈為幹事,佐辦會務。
本會設置各學術與會務委員會結構的變遷
各專門委員會按工作性質分為兩大類,迄今不變。茲將其現貌在本會組織系統圖中的地位表示如圖左。
學會原先(民國三十二年)僅設4個委員會:(1)編纂委員會,(2)技術委員會,(3)礦冶工程標準委員會,(4)礦冶工程教育委員會。本會在台復會後,為加強礦冶學術研究與會務推動起見,自民國四十二年起至四十九年間,成立各種委員會,先後計有:(1)財務委員會,(2)會員勵進委員會,(3)研究委員會,(4)出版委員會,(5)名辭編擬委員會,而後又增設,(6)國父實業計劃研究委員會,(7)資格審查委員會,(8)服務委員會。
民國四十九年杪朱謙理事長任滿,五十年改選葉秀峰為理事長,吳伯楨為總幹事。民國五十年起調整各委員會,就工作性質分為兩大類灱凡工作任務永續不替者,稱為「常設專門委員會」;凡工作完成目標任務後,就宣告結束者,稱為「任務專門委員會」。這兩大類分野結構迄今不變。
常設專門委員會有六:(1)礦業委員會,(2)冶金委員會,(3)石油委員會,(4)出版委員會,(5)會員委員會,(6)財務委員會。
任務專門委員會,先後有(1)國父實業計劃研究委員會,已達成工作目標,宣告結束。(2)海外礦業發展委員會,以推動海外礦業之探勘及開發為中心任務;民國七十七年起,將其任務分歸礦業、冶金、石油三委員會策劃推動,其任務遂告結束。現在任務專門委員會,還計有(1)獎章委員會,(2)年會籌備委員會,(3)各項學術活動籌備委員會(如每年年會專題討論會),(4)建會八十週年暨九十五年年會籌備委員會(建會五十週年、六十週年、七十週年籌備委員會,因任務完畢,皆宣告結束)。(5)近代鋼鐵技術研討籌備委員會(從民國七十三年起至八十年止,任務已畢。),(6)鋼鐵工業高階層經營管理座談會(從七十三年起至八十年止,任務已畢。),(7)海洋資源委員會(任務上遇有困難,今年暫予裁撤)(8)東亞資源再生技術研討籌備委員會(第一屆由中華民國主辦在台北召開,第二屆由日本主辦在東京召開,第三屆由南韓主辦在漢城召開。此會每隔兩年開一次算一屆,由中、日、韓輪流為主辦國,周而復始),(9)各項礦業學生技能訓練或暑期學生講習會等籌備委員會,(10)促進兩岸礦業發展交流委員會等。
民國50年學會組織的改組
■學會組織改組
這一年學會最顯著的改變是學會組織的改組,現在學會共分設七個工作委員會,每個委員會皆設有召集人,由理事會選任。各委員會的工作,由其召集人全權負責推行。這七個委員會為:礦業委員會;冶金委員會;石油委員會;出版委員會;會員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國父實業計劃研究委員會。除了以上七個工作委員會以外,得視需要成立臨時委員會若干。本年度所設立的臨時工作委員會共有兩個:礦業展覽委員會;年會籌備委員會。另外尚有論文委員會及獎章委員會,代表本學會參加中國工程師學會每年論文及工程獎章的審查。論文委員會由董蔚翹先生負責,獎章委員會由邵逸周先生負責。
■工作概況
一、礦業委員會,召集人為呂海星先生:礦業委員會自五月正式成立前,即積極展開工作,針對實際需要設立五個研究小組:(1)坑內支撐研究小組,召集人為馮大宗先生,(2)礦場保安研究小組,召集人為何智鑣先生,(3)掘進效率研究小組召集人為董文雄先生,(4)洗煤選礦研究小組,召人為李文鐘先生,(5)煤礦合理化研究小組,召集人為邱岳先生:
礦業委員會除以上五小組之工作外,並經常辦理學會交辦之各項工作:
(一)協助礦業展覽會之籌劃;
(二)協助於十月十五日舉行之全省各礦場保安週有關宣傳及督導事項;
(三)參加礦業研究服務組工作:四十六年本學會即曾決議,呈請政府從速成立此一組織。至今年的年中,經濟部在美援機構協助下,已正式成立了理事會,本學會亦為理事之一,工作正積極推展中。本會負下列之工作:深部新礦區之開發設計、坑內支撐改良之研究、後退式採煤法之研究試辦及推行、成立圖書資料室,並出版刊物及叢書、其他協助、服務及研究事項等。
二、冶金委員會,召集人為施家福先生:籌備在本年會中舉行「發展鋼鐵工業座談會」,此一座談會分為三重點,將由蕭承祥、李蔭深、卜昂華、郭毅之四位先生分別加以講述:鋼鐵資源及市場之檢討、設備投資及生產成本之比較、設立一貫性作業鋼鐵廠之可能性及其資本形成之檢討。
三、石油委員會,召集人為董蔚翹先生:該委員會及工作對象均屬石油公司,故此本年度各項工作作暫先以協助學會的石油學術研究為中心。今年度本省大量發現天然氣。為極可貴之資源,如何繼續探採及妥善運用此項資源,以加速本省之經濟建設,將為該委員會今後之重要研究工作之一。
四、出版委員會,召集人為程宗陽先生:本年六月六日工程師節,第五卷第一期《礦冶》出版,內容相當豐富,礦業及冶金並重,報導與學術研究兼顧,一般反應甚佳。為慶祝五十年年會,特將《礦冶》第五卷二、三兩期合為一期,成為「年會特大號」。因學會經費不足,雖有些廣告費幫助,但所差甚遠,季刊每期尚需賠本六、七千元。
五、國父實業計畫研究委員會,召集人為林素行先生:主要工作,為研究 國父的實業計劃之第六計劃,涉及範圍廣泛,非一朝一夕所能湊功者。
六、財務委員會,召集人為朱謙先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有的活動、工作,在在都需要經費。該委員會對於本年度的經費收入,以加強吸收團體會員及個人會員暨增加廣告收入為原則,不足之數並以募捐方式籌措之。
七、會員委員會,召集人為錢卓需先生:本年度新入會之會員,計有:學生三十名,一般會員八十名,經審查升級之會員二九九名,均已辦理手續,刊在會員手冊中。
此外,礦業展覽委員會-負責人邱岳先生:擬於明年六月工程師節舉行礦業展覽。
(二)年會籌備委員會-年會籌備的工作,至為繁雜,真所謂千頭萬緒,但又一點不能缺漏,年會籌備委員會各位先生在邱召集人劍生兄領導下,近幾個月來,真是備極辛勞。
民國五十年(1961)在葉理事長與吳總幹事、陳幹事一起努力對會務推陳出新,鼓起大家一起來的生動朝氣,導致欣欣向榮的伊始,學術活動增多,也導致文篇數翻了一翻多達二十三篇之譜。
■民國五十一年改選孫景華為理事長,吳伯楨連任總幹事。
(壹)會務的進展
我們且看《鑛冶》第六卷一二期合刊,共134頁,五十一年七月十日出版,會址:台北重慶南路一段八十一號。定價每冊新台幣三十元。總編輯:蔣靜一,編輯:申屠天一,林再遷。
封面:上額藍色黑字:「礦冶」二字間置會徽,下額窄亦藍色黑字:「中國礦冶工程學會會刊」。中間為粉紅色的「台鋁新裝十萬安培電解爐列」照片。
翻開封面有三幅淡綠色畫頁-本會五十年度年會紀念照片專輯,每頁含8張照片。茲摘要述次:(1)葉理事長秀峰致開幕(五十年年會),(2)吳總幹伯楨報告一年來會務情形,(3)美援華公署代表孟德士及煤調會主委徐晴嵐蒞會致賀。(4)卜昂華宣讀論文《氧氣在鋼鐵冶煉之應用》,(5)孟昭宣讀論文《觀音探井之意義及其結果之探討》,(6)盧善棟宣讀論文《促進台灣煤業發展十點計劃》,(7)呂海星宣讀論文《預力混凝土坑道支架新用法》,(8)丁成威宣讀論文《海綿鐵融固及扎製》,(9)葉理事長秀峰頒三德煤礦簡董事事長萬鎰受「保安獎章」,(10)朱謙先生在論文宣讀會中發表意見,(11)第二天十一月十六日假貴陽街實踐堂於上午九時由邵逸周先生主持「發展台灣鋼鐵工業」專題討論會,有100餘人參加。下午二時舉行「工程演講會」,由陸志鴻教授主持,請日本金屬學會會長大日方一司博士講「輕金屬最近之進步」,及日本名古屋工業大學校長佐藤知雄講「特殊鋼之進步」,聽眾200餘人,極一時之盛。
按申屠天一作「編者言」,摘其要點:(1)本刊因財力和人力困難,今年(五十一年)第六卷仍作二期合刊。(2)五十年年會發表論文多達二十三篇(分兩組:(1)採礦、石油組有12篇論文,(2)冶金組有11篇論文,共計二十三篇論文,也創造了新頁。),因篇幅關係無法全部一次刊出,須移下期繼續發表,(3)五十年度年會第一天十一月十五日假台北市青島東路「婦女之家」禮堂分兩天舉行,由葉理事長秀峰親自主持,頒發「保安獎章」給三德煤礦,頒發獎學金給成功大學蔡榮鑑及台北工專吳金通。吳總幹事伯楨報告一年來會務活動,參加會員及來賓多達三百五十餘人,午餐-自助餐由煤調會與煤業公會招待,論文宣讀後,開始摸獎,獎品三百餘件,人手一獎。晚間年會宴,由中油、臺鋁、中煤、臺金四大公司聯合招待。宴罷放映美日礦冶技術電影。
■內容摘要 (一)要目:孫景華《本會礦業技術研究服務組半年來工作及展望》。(二)盧善棟《促進台灣煤業發展十點計劃》,茲將此論文前奏:發展趨勢、台煤現況、政策與措施,且予從略。但摘其十點計劃的子目如下:
(1)確立煤業計劃產銷政策並建立調節煤庫制度。
(2)加強煤業調查、統計、徵信與綜合等基本工作。
(3)具體探勘可開發性的煤源並調整不合理的礦區。
(4)制定標準煤價。
(5)鼓勵有規模的新礦開發。
(6)促使開鑿礦井包工專業之形成。
(7)輔助國內有關礦業機械與物料工業之發展。
(8)推動煤礦作合理化之經營
(b)建立成本會計制度,以助經營與方針之抉擇。
(9)促成礦工專業化。
(10)建立煤業技術研究中心。
■朱謙先生倚老賣老竟在論文宣讀會中發表論文評價;他指出各位所宣讀的論文,皆精粹之作,但均非時宜;惟獨盧善棟先生所發表的《促進台煤業發展十點計劃》正合方今當務之急,且其所提十點,皆具精闢創見,是「一針見血」之鉅作,務請本會就此文論點舉行座談會,期獲其精髓,作定成議,報請政府有關當局促其實現。朱先生臺上言罷,臺下掌聲喚起,氣氛非凡。
(貳)內部組織調整
也跟著調整,概述如次:
(一)理監事會
理事長:孫景華(台鋁公司總經理)。
常務理事:(1)朱謙(國大代表、中技社董事長),(2)周亮九(台金公司總經理),(3)馮大宗(工礦計劃組第一組副主任),(4)邱岳(煤調會輔導處處長),(5)葉秀峰(國大代表),(6)吳伯楨(華強煤礦經理)。
理事:(1)雷寶華(台糖總經理),(2)金開英(中油顧問),(3)施家福(經濟部技監,礦產測勘團團長),(4)俞物恆(台糖顧問),蔣靜一(中煤公司研發主任),(6)錢卓儒(台北工專礦冶科主任),(7)丁陳威(成大教授),(8)羅慶蘭(建設廳第二科科長),(9)呂海星(美國援華公署專員),(10)盧善棟(中煤公司新竹煤礦礦長),(11)李文鐘(礦產測勘團正工程師),(12)陸志鴻(台大教授)。候補理事:(1)楊玉璠(中油礦務處處長),(2)郭毅之(台北工專教授),(3)周德仁(臺陽公司礦務部部長),(4)方克禎(中煤工務處處長)。
常務監事:(1)董蔚翹(中油協理),(2)程宗陽(中煤董事長),(3)李鳴龢(經濟部技監)。
監事:(1)邵逸周(美援會顧問),(2)袁師汾(中煤總經理)。
候補監事:(1)王求定(行政院設計委員)。
(二)會務職員名錄
總幹事:吳伯楨,副總幹事:馮大崇,呂海星。幹事:陳連星,會計:趙廣(台鋁公司會計課長)。
(三)各專門委員會簡錄
(1)礦業委員會:委員兼召集人:呂海星
開鑿及支撐小組 委員兼召集人:董文雄
近代化採煤小組 委員兼召集人:邱 岳
深部及海底煤田開發小組 委員兼召集人:盧善棟
保安通風小組 委員兼召集人:何志瀌
選洗小組 委員兼召集人:李文鐘
(2)冶金委員會 委員兼召集人:邵逸周
(3)會員委員會 委員兼召集人:錢卓儒
(4)石油委員會 委員兼召集人:董蔚翹
(5)出版委員會 委員兼召集人:程宗陽
委員兼總編輯:蔣靜一
委員兼編輯:申屠天一、林再遷
(6)國父實業計劃研究委員會 委員兼召集人:林素行
(7)財務委員會 委員兼召集人:朱 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