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論文獎得獎人及論文題目(民國52年後迄今)
本會為促進礦冶學術研究,提升礦冶技術水準,於民國五十二年(1963)起設置「論文獎」,每年評審年會中之礦業、冶金、石油論文各一至二篇,為得獎論文,於年會中頒給論文獎。其後因會員在年會提出論文宣讀者,逐年增多,為激勵起見,提交得獎名額年可多達十篇。
年會論文之全文,應於年會宣讀後一至二個月內提出,依礦業、冶金、石油、三類,分別送請礦業、冶金、石油、三委員會進行初審,原則上每類組論文十篇得評選一篇。但如該類組論文不及十篇而在七篇以上者或超過十篇而在十七篇以上者,亦得評選一篇或增選一篇為初審入圍候選論文。
年 |
得 獎 人 |
論 文 題 目 (獎項) |
112 | 陳志慶、吳俊宏、羅偉、邱政麟 | 超高強度鋼板產品開發(特優獎) |
洪胤庭、張孝慈、李名言 | 台北大巨蛋鈦屋頂薄板開發(優等獎) | |
蔡明欽、蕭一清、李欣怡、陳伯宇、詹適宇 | 輕油電車馬達用電磁鋼片開發(優等獎) | |
黃永達、曾慶聰、陳思成、張顧齡、劉永章、尤隆禹 | 高再生材比(RC20)鋼液煉鋼製程技術開發(優等獎) | |
戴正凌、楊哲人 | 臨場變形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研究CoCrNiSi0.3中熵合金之慢速壓縮後拉伸之變形行為演變(優等獎) | |
黃宥綸、趙志豪、邱永麟、林時毅 | 電爐熱渣循環高效冶煉技術開發(佳作獎) | |
張鈞程、陳丁碩、李銘偉、李昆蔚、廖子豪、林帝宇 | 汽電共生場調度優化技術開發與應用(佳作獎) | |
顏世卿、沈峻名、何長慶、趙立德、吳威德 | 利用熱力學模擬軟體預測煉鋼用鋁酸鈣助熔劑之產製條件(佳作獎) | |
黃乙倫、田志明、吳翊萍、葉庭瑜、王志文 | 海域氣田開發整合碳封存可行性研究(佳作獎) | |
洪右任、林啟明、沈峻名、蕭嘉賢、吳威德 | 不同含碳鐵粒之複合含鐵原料的高溫還原行為與軟熔特性研究(佳作獎) | |
羅紹峰、林啟明、黃宥綸、劉永章、吳威德 | 不同熔浴條件對HBI的熔化行為與還原行為影響之研究(佳作獎) | |
111 | 陳星嶧、林省揚、郭嘉旭、陳伽達、李旺龍 | *自黏鐵芯感應加熱之磁熱耦合預測模型建立(特優獎) |
潘建男、陳琨明、郭家宏、柳芝螢、邱楨易、蘇同新 | 高效鋁矽碳質複合材料開發( 優等獎) | |
羅韶奇、鄭梓民、賴志煌 | 從含鎢合金製備高純度氧化鎢之新方法( 優等獎) | |
林常盛、陳正信、鄒 穎 | 煉鋼鋼液溫降成因分析與溫度預測之研究( 優等獎) | |
郭家宏、陳怡如、徐泓璋、簡朝棋、黃菁儀 | 高效率n 型Bi-Te 系熱電合金開發及其在鋼廠廢熱回收發電應用( 佳作獎) | |
邱鈺甯、林士剛 | 高熱穩定性鋁合金設計與開發:第一原理計算(佳作獎) | |
田志明、黃乙倫、王志文、李佳勳、陳冠志 | A 氣田碳封存暨天然氣增產技術研究( 佳作獎) | |
張簡光哲、陸振原、杜憲文、劉炳志、李陽五 | 高爐煉鐵之智能化焦炭粒度分析系統開發( 佳作獎) | |
歐信宏、陳柏偉、洪永熊、施奕維 | 廢酸再生工場之溶鋼槽清洗劑開發( 佳作獎) | |
林雅雯、林凱隆、李韋皞、黃宇玄 | 矽鋁質廢資材合成胺官能基表面嫁接Al-MCM-41 及環境調濕性能之研究( 佳作獎) | |
陳薇羽、楊汶達、劉雅瑄 | 從乙醇廢水中規模化綠氫生產之研究( 佳作獎) | |
110 | 石漢正、庾忠義、洪啟洋、高琦凱 | △高烘烤硬化型汽車輕量化鋁合金開發(特優獎) |
林新惟、林省揚、詹奇峰、劉彥廷、林夐崧 | 電動車用快速固化自黏型塗膜電磁鋼片(優等獎) | |
蕭嘉賢、童哲雄、汪鼎凱 | 高爐爐內熔渣調控專家系統開發(優等獎) | |
曾有志、許家銘、陳順發、李輝隆、陳幼良 | 孔隙率對多孔隙17-4PH不鏽鋼動態力學性能之影響(優等獎) | |
陳琨明、郭家宏、潘建男、劉懋勳 | 廢耐火材料轉製水淬高爐石資源應用及實場試驗之研究(佳作獎) | |
曾耀弘、翁丁財、李育成、郭煜賢 | 創新轉爐熱渣吹氧改質安定化製程研究(佳作獎) | |
林啟明、張育恩、何正一、何長慶、吳威德 | 環保高效脫硫劑產品開發(佳作獎) | |
吳調原、張錦裕、廖晟佑、李其峻 | 等效楊氏模數於熱風爐熱應力分析之應用(佳作獎) | |
鄭義良、許仁豪、吳宗峯 | 中鋼設備零件之破損分析研究-以解捲機心軸與除銹系統球型聯結器為例(佳作獎) | |
109 | 楊國政、涂睿帆、王泰翔、王琮賢 | 功能型先進超高強度汽車用鋼開發(特優獎)(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110年詹氏論文獎章) |
張耀丰、洪水勝、張顧齡、侯振祺 | 轉爐煉鋼減渣操作的研究(優等獎) | |
陳松春、王詠絢、陳瑞娥、林依蓉、蘇品如、邵屏華 | 石林隆堆及棉花火山-臺灣東北海域南沖繩海槽海底金屬礦產潛能區(優等獎) | |
林平洲、李承宇、楊政憲、林鈺銘、何政恩 | 透過微結構調整以改善電鍍銅之腐蝕特性 | |
郭家宏、潘建男、陳立軒、吳志鴻、蕭家科 | 高自然開口率填充砂配方開發技術與燒結特性探討 | |
田志明、李佳勳、陳冠志、梁閎森、沈建豪 | 應用地層壓力梯度統計方法於油氣層流體界面分析(佳作獎) | |
蔡德昌、陳志遠、詹金生、莊鑫堅、林旭文 | DC鋁胚凝固激冷層之澆鑄晶粒控制技術研究(佳作獎) | |
盧科妙、劉世賢、蕭嘉賢、黃聰彥 | 鋼廠集塵灰回收為高爐原料之冶金性質調查(佳作獎) | |
邱雅雲、向性一、鍾昇恆 | 利用水熱法製備ZnCo2S4鈴鐺型結構之形成機制和超級電容性能之研究(佳作獎) | |
夏晧軒、馬艾利、莫魯根、劉偉仁 | 鋅銦硫:一個具有絕佳電化學性能的新型鈉電池負極材料(佳作獎) | |
楊汶達、劉雅瑄 | 原位傅立葉紅外光光譜輔助分析銅摻雜促進二氧化鈦長效低溫催化氧化一氧化碳與活性位置之研究(佳作獎) | |
108 |
黃宥綸、曾名輝、邱永麟、劉永章、張顧齡、林常盛 | △電爐高效冶煉技術開發(特優獎) |
黃靖謙、黃菁儀、詹鎮鋒、左偉宗、洪永熊、郭明峯、簡朝棋、莫智傑 | 微波旋磁及介電材料與模組國產化技術建立(優等獎) | |
陳明宏、鄭伊廷、王昭允、陳國本、林子超 | 超厚鋼板生產之關鍵連鑄技術開發(優等獎) | |
張鈞程、鄒 穎、陳丁碩、李銘偉、黃春濱、嚴仁甫 | 空壓機與冷卻水塔系統節能操作技術建立(優等獎) | |
陳登銘、劉銀欣 | 鈣鈦礦型量子點之製備、鑑定及其在提升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之應用(優等獎) | |
謝煒東、吳調原、傅 霆 | 熔融轉爐渣造粒操作技術開發(佳作獎) | |
黃聰彥、丸岡 大佑、村上 太一、葛西 栄輝 | 鐵碳複合球團在高爐內之高溫反應特徵解析(佳作獎) | |
翁丁財、曾耀弘、潘振君、蔡俊緯 | 轉爐石蒸氣養生體積安定化反應機制探討(佳作獎) | |
伍昭憲、洪胤庭、張孝慈 | 工業用β鈦合金Ti-15V-3Cr-3Al-3Sn 盤元開發(佳作獎) | |
李 信、楊逸亞、吳榮華、黃韻勳 | 我國能源轉型政策對電力供給規劃之影響(佳作獎) | |
高孟瑀、周妍妤、劉思謙、陳威廷、周方正、殳國俊 | 新穎光催化材料CuFeO2單晶製備與物理性質之研究(佳作獎) | |
張智皓、李承宇、李珮慈、劉弘晟、何政恩 | 高速電鍍銅及其銅柱凸塊可靠度(佳作獎) | |
107 | 蔡明欽、李欣怡、蕭一清、林世庭、張博民 | * 電動車驅動馬達用電磁鋼片開發(特優獎,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章) |
鄭大偉、李韋皞、林冠宇、蔡志達、吳佳正、張祖恩、林凱隆、陳貞光 | 煉鋼轉爐石之無機聚合安定化技術開發(優等獎) | |
鄭恆星、何秋誼、劉昀儒 | 熱軋製程高速傾輥控制技術開發( 優等獎) | |
羅 偉、郭士綱、張宏誠、兵亮志、陳志慶、陳致帆 | 超高強度鋼板關鍵控冷技術開發(優等獎) | |
潘建男、邵靖衡、翁丁財、葉博文 | 高爐流道爐襯設計與延壽技術開發(佳作獎) | |
田志明、林孝維、陳進發、吳偉智 | 鐵砧山氣田生產營運管理研究( 佳作獎) | |
李政翰、陳偉聖、劉子瑜 | 碳酸鋰回收及純化之研究(佳作獎) | |
林啟明、樓紹緯、張育恩、李佳峻、吳威德 | 爐渣高溫物理性質之快速且簡易評估方法建立( 佳作獎) | |
李國揚、向性一 | 以水系膠鑄成形方法製作高強度透明氧化鋁陶瓷(佳作獎) | |
106 |
洪胤庭、張孝慈、伍昭憲、余育陞 |
*工業用純鈦冷軋薄板開發(特優獎,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章) |
張聖藝、張呈嘉、何佳育、呂振益、廖學誠、周棟勝 |
鍛造製程對AA6082 鋁合金之 顯微組織及機械性質研究(優等獎) |
|
游瑞坤、江連桂、林玉才、方琮淦 |
熱浸鍍鋅浴槽浮渣再生製程技術開發(優等獎) |
|
歐信宏、吳俊辰、陳信雄、陳安勝
|
鋼廠高/ 轉爐礦泥的資源化- 水質絮凝劑的開發 (優等獎) |
|
蔡劭璞、楊哲人、王元聰、黃慶淵
|
恆溫溫度對於Ti、Ti-Mo 添加界面析出物強化型雙相鋼之顯微組織以及機械性質影響 (優等獎) |
|
高立誠、劉雅瑄
|
控制液相結晶單體以合成高光催化活性混合相一維二氧化鈦奈米柱陣列之研究 (佳作獎) |
|
陳順發、姚智凱、黃維彬、李輝隆
|
射出成形之INCONEL 713LC 微觀組織與高溫機械性質探討 (佳作獎) |
|
張健威、胡哲嘉
|
氧化石墨烯複合鈦酸鍶光觸媒製備與其對有機汙染物廢水分解應用 (佳作獎) |
|
蕭嘉賢、黃聰彥、劉世賢、謝嘉銘、黃坤祥
|
鐵礦燒結機低漏風率節能技術建立 (佳作獎) |
|
紀蕙青、陳進發、潘時瑜、田志明
|
利用物質平衡法估算錦水氣田剩餘油氣埋藏量 (佳作獎) |
|
謝政哲、劉偉仁
|
太陽能電池回收矽廢料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應用 (佳作獎) |
|
105 |
丁仕旋、石漢正、庾忠義、方炳昌、黃惠君 |
*抗熱軟化之5000系汽車用鋁合金開發(特優獎,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章) |
陳志慶、王元聰、鍾偉志、兵亮志、羅偉 |
直接淬火技術應用於超高強度低合金耐磨鋼板之開發(優等獎) |
|
周棟勝、廖學誠、張聖藝 |
汽車用高功能性鍛造鎂合金輪圈開發(優等獎) |
|
歐信宏、蔡承全、龍勁佟、何崇勤 |
鋼廠連鑄冷卻水系統之循環利用-CaF2 抑垢化學品的開發(優等獎) |
|
陳以宸、粘永堂 |
雷射快速燒結摻鈰釔鋁石榴石螢光陶瓷板之晶粒取向與發光特性研究(佳作獎) |
|
鄭維仁、楊國政、涂睿帆、蔣龍仁 |
雙相鋼退火氧化物對熱浸鍍鋅未鍍點之影響(佳作獎) |
|
吳立文、陳立輝、陳金洋、許志民 |
改善加熱爐自動化溫控模式(佳作獎) |
|
潘俊宏、王元聰、陳嘉暉、羅偉 |
熱軋高強度低降伏比JSH780Y 汽車用鋼開發(佳作獎) |
|
楊長庭、向性一 |
利用化學合成法快速合成近分散之marcasite CuSe2 與berzelianite Cu2Se 晶體及特性之研究(佳作獎) |
|
104 |
蔣龍仁、涂睿帆、蔡科賢、鄭暉志 |
*全系列烘烤硬化鋼開發(特優獎,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章) |
陳志遠、張顧齡、吳政彥、陳郁仁 |
連鑄熱作模具鋼H13 的技術開發(優等獎) |
|
蕭嘉賢、何忠根、劉世賢、洪明在、 |
高爐內爐渣流動性與焦炭熱間強度之關鍵指標建立及其應用(優等獎) |
|
杜憲文、陳彥廷、何忠根、柯永章、 |
佈料控制技術開發提升高爐績效(優等獎) |
|
陳松春、許樹坤、蔡慶輝、王詠絢、 |
泥貫入體構造對恆春西台地及附近海域之地體構造演化影響(佳作獎) |
|
張至中、王朝華、陳溪鎔、洪永文 |
中鋁熱軋廠鋁胚加熱爐熱分析之研究(佳作獎) |
|
葉茂淞、鄭竹逸、陳彥旻 |
中鋼廢水處理及再生技術開發(佳作獎) |
|
朱建勳、吳宏偉、黃肇瑞 |
以三氧化鎢/ 氧化鋅鋁/ 金/ 氧化鋅鋁多層結構為基底之可高光學調控及紅外線抑制功能的智慧型電致變色元件研究(佳作獎) |
|
103 |
李育成、楊金成、蔡立文、俞明塗 |
*轉爐渣改質技術在中鋼之應用與突破(特優獎,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章) |
梁聖樂、郭春億、張顧齡 |
熱鍛免調質棒鋼開發與改善(優等獎) |
|
林怡君、林裕軒、胡焯淳、江肇銘 |
以聚合法製作之聚酯奈米複合材料於功能性紡織品之應用(優等獎) |
|
林巖騫、蘇彥豪、周文賢、汪啟榮 |
SUJ2 軸承鋼磷含量對鑄胚偏析的影響及其控制技術研發(佳作獎) |
|
陳松春、許樹坤、王詠絢、劉家瑄 |
臺灣西南海域永安及好景海脊區之可能近表層天然氣水合物賦存(佳作獎) |
|
洪文彬、陳登銘 |
利用硫氧化物螢光粉作為下轉移與抗反射層以提升矽太陽能 |
|
鄒穎 |
鍍鋅產線氣刀分析技術開發與應用(佳作獎) |
|
羅聖宗、游鎮烽、涂耀仁、翁子偉 |
鐵氧磁體吸附材對稀土元素吸附研究(佳作獎) |
|
盧科妙、劉世賢、蕭嘉賢 |
生質煤/ 鐵礦複合球團之碳熱還原反應效率評估(佳作獎) |
|
102 |
石漢正、庾忠義、陳博偉 |
*超經薄6μm鋁箔之開發(特優獎,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章) |
陳松春、許樹坤、王詠絢、劉家瑄 |
臺灣西南海域上部高屏斜坡之泥貫入體與活躍泥火山的分布及油氣潛能(優等獎) |
|
郭育仁、石俊超、盧智仁、蔡同炯村、 |
熱軋酸洗鋼帶油膜量測與塗油不均改善技術(優等獎) |
|
黃宏勝、邱軍浩、洪胤庭、董寰乾 |
光電產業用濺鍍鉬靶開發(優等獎) |
|
張顧齡、郭有益、周文賢、黃溫杰 |
轉爐吹煉雙渣法造渣技術開發與應用(佳作獎) |
|
曾繼忠、李崇豪、陳冠志、陳大麟 |
緻密氣層或頁岩氣礦區生產評估技術研究(佳作獎) |
|
潘述元、蔣本基、張怡怡、陳奕宏 |
應用超重力旋轉填充床進行二氧化碳捕獲與爐渣安定化之績效評估(佳作獎) |
|
王泰翔、柯旭勛、涂泰年 |
汽車結構用冷軋高強度低合金鋼4 2 0 L A 開發(佳作獎) |
|
戚務正、陳麗雯、劉家瑄、林曉武 |
利用三維震測資料研究台灣西南海域之氣水化合物(佳作獎) |
|
101 |
劉永章、蘇彥豪、馮榮仲、袁成華 |
*超低碳氮硫鋼煉鑄製程技術開發(特優獎,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章)* |
顏富士、游佩青、陳政毓、李曼妮 |
合成堇青石之創新作業技術開發(優等獎) |
|
陳登銘、吳盷錚 |
新穎白光發光二極體氟硫化物螢光物之探索(優等獎) |
|
王志文、曾繼忠、吳柏裕、林再興 |
漏失帶對SAGD開採油砂生產模擬研究(佳作獎) |
|
何政恩、廖成偉、花馨慧、陳宏杰 |
利用EBSD分析通孔填充之各階段的電鍍銅微結構(佳作獎) |
|
張中璿、李嘉甄 |
水系漿料中羥基化BaTiO3與PVA和B2O3之間的膠化及解膠化機制(佳作獎) |
|
盧科妙、劉世賢、陳維新、李文智 |
氧氣氛對生質物低溫炭化反應之影響(佳作獎) |
|
謝文碩、林 鵬、王錫福 |
電解質支撐微管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之製程與特性研究(佳作獎) |
|
陳登銘、洪文彬 |
奈米稀土螢光粉在提升矽晶太陽能電池效率之研究(佳作獎) |
|
100 |
涂睿帆、潘永村、劉弦錦 |
*超高強度汽車車門防撞鋼樑開發(特優獎,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章) |
曾繼忠、陳大麟、胡興台、林再興 |
永和山氣田二氧化碳封存先導試驗模擬研究(優等獎) |
|
柯永章、何忠根、吳耑熠、蕭嘉賢 |
高爐冶金模式的建立與應用(優等獎) |
|
黃朝琪、石俊超、董坤成、鄭碧昆 |
高品質低能耗熱軋技術 (優等獎) |
|
陳松春、許樹坤、蔡慶輝、王詠絢 |
台灣西南海域高屏斜坡上活躍的泥火山群與可能的天然氧水合物賦存(佳作獎) |
|
陳保松、蘇俊仁、黃財賞、黃朝琪 |
抗白點氧化5052H32鋁片開發(佳作獎) |
|
陳貞光、黃意舜、陳適範、洪尚桐 |
鋁基-石墨複合材料之熱性質研究(佳作獎) |
|
吳嘉文、連泓原 |
中孔徑二氧化矽薄膜於不同尺度變因下對於容體分子的吸附 |
|
曾繼忠、吳柏裕、陳大麟、林再興 |
鐵砧山東南地塊二氧化碳封存與舊氣田增產初步模擬研究(佳作獎) |
|
陳登銘、陳彥吉、黃琬妤 |
無機螢光粉在提升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之應用(佳作獎) |
|
99 |
王元聰、林守杞、王英淳、劉純宇 |
(冶甲)手工具用熱冷軋高碳合金鋼開發(優等) |
鄭恆星、許元良、廖啟民、黃大松 |
(冶乙)熱軋加熱爐爐氛低氧控制技術(優等) |
|
楊庭喻、李嘉甄、彭杏威 |
(材甲)新型分散劑對於磷酸鋰鐵正極材料之分散性質與 |
|
陳芝亦、鎖培如、游佩青、顏富士 |
(材丁)χ-Al2O3 塗佈漿料的粒徑分佈對製成塗層紙張性質之影響(優等) |
|
洪胤庭、邱軍浩、黃宏勝、謝榮淵 |
*(材戊)高濺鍍效率LCD用鋁靶開發(特優,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章) |
|
曾淑滿、鄭大偉 |
(資源乙)高氯含量廢水去除氯離子之研究(佳作) |
|
劉政典、謝秉志、林再興 |
(減碳)鹽水地層二氧化碳封存量估算之研究(佳作) |
|
郭志成、趙任元、陳義華 |
(管理)新型水性隔熱塗料隔熱效果研究(佳作) |
|
98 |
黃慶淵、潘永村、楊哲人、顏鴻威 |
*(冶甲)奈米級析出物強化熱軋汽車用鋼開發 (特優,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章) |
張顧齡、郭有益、周文賢、高振隆 |
(冶乙)盛鋼桶流鋼嘴堵塞分析及其抑制技術 (優等) |
|
游佩青、吳宗駿、楊昆原、陳敬文、顏富士 |
(材甲)X-Al2O3 片體的固色現象與其應用 (佳作) |
|
顏富士、楊榮澤、游佩青 |
(材乙)以單水鋁石(Boehmite)製造α-氧化鋁微粒粉末的研究 (優等) |
|
劉仁煥、戴憲弘、張豐吉、鄭文桐 |
(能源甲)影印廢紙之脫墨再生 (佳作) |
|
曾繼忠、范振暉、宣大衡、吳榮章 |
(石油)涸竭型舊氣田二氧化碳封存量之評估 (佳作) |
|
97 |
*陳溪鎔、何燦穎、沈森燦、鄭慶俊 |
(冶甲)高強度鑄軋鋁片高速冷軋量產技術的開發 |
謝宏志、林村禾、汪啟榮、周文賢 |
(冶乙)第一煉鋼極低磷鋼種煉製製程開發 |
|
庾忠義、石漢正、詹金生 |
(材丁)高表面品質1000系化妝品盒與電容器外殼料之開發 |
|
羅佩嵐、李國豪、陳引幹 |
(材丙)奈米金顆粒於電漿活化矽基板對氮化鎵奈米線成長之研究 |
|
王耀明、謝濠全、張宏宜 |
(材乙)低溫燒結多元摻雜CeO2基固態電解質之研究 |
|
陳大麟、黃德坤、曾繼忠、林再興 |
(石油)天然氣井防蝕劑篩選評估技術 |
|
魏稽生、嚴治民 |
(礦乙)台灣礦業的一大問題-廢棄礦坑地盤下陷的安全評估 |
|
郭志成、邱孟君、黃菽菡、蘇裕翔 |
(礦甲)微裂縫石材奈米補強處理研究 |
|
96 |
邵屏華 |
熱螢光動力學分析技術用於金瓜石地區金礦探勘 |
蘇佳琪、申永輝 |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吸附對黏土懸浮液流變與表面性質之影響 |
|
陳昭羽、李正豐、鄭士仁 |
工業部門能源使用之CO2排放量變動因素分析 |
|
黃議興、張六文 |
* 高速率馬達用電磁鋼片開發 |
|
許元良、顏家鈺 |
熱軋鋼帶盤捲缺陷與製程穩定性之改善 |
|
王承麟、蔡易縉、賴宏賓 |
溫度對二氧化鈦光化學反應影響之研究 |
|
蕭宇尊、梁智翔、黃啟祥 |
動電位陽極沉積法製備錳氧化物薄膜及其擬電容行為 |
|
牟金祿、孫治民 |
以鋼鐵廠固雜料生產冷固球團之資源化技術開發與應用 |
|
95 |
蘇義松、張瑞麟、藍世欽 |
聚能射流應用於岩石控制爆破之研究 |
陳鐿夫、蔡金英、楊奉儒、周佳靜 |
利用超順磁複合粒子技術回收廢水中重金屬之研究 |
|
吳耑熠、何忠根、楊明恭 |
高爐爐身熱負荷監視模式開發 |
|
謝榮淵、李至隆、陳俊達、江連桂 |
*以高速熔合技術開發射出成型用雙金屬料管及其應用 |
|
王貞雲、王錫福、曾俊元、林冠明 |
製程參數對低溫水溶液法合成一維氧化鋅的影響 |
|
王志文、潘明瑜、李宗和、林再興 |
蒸氣輔助重力驅油法用於瀝青開採之研究 |
|
94 |
郭泰融、董倫道、黃炎聰 |
應用地球物理技術於溫泉資源調查 |
鄒貴慈、謝秉志、林再興 |
數值模擬法分析水錐現象對產率大小及出水時間之研究 |
|
王佰祥、李昭祥、蕭綱清、許中輝 |
煉鐵製程回收廢熱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
|
陳宗榮、葉聰海 |
封盒退火冷軋鋼捲「條紋積碳」缺陷成因分析與改善 |
|
廖宏奇、洪飛義、呂傳盛 |
表面改質對連續爐法LiMn2O4陰極材料之充放電特性效應探討 |
|
唐自標、曹文芳、吳孟桓 |
Zns系螢光粉電激發光之發光特性研究 |
|
李珣琦、謝秉志、呂明達、林再興 |
利用電測資料及最佳化估算儲油層油一水界面之研究 |
|
溫紹炳、張瑞麟、李盈林 |
採礦工程技術應用於清除水庫淤泥以永續經營石門水庫之研究 |
|
93 |
余炳盛 |
金瓜石角礫岩金礦體之形態與成因 |
葉俊佑、陳時祖 |
高解析度衛星影像應用於國道邊坡保護工程調查之研究 |
|
楊豐榮、龔文瑞、李振誥、林宏奕 |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隧道工程湧水評估 |
|
唐自標、劉信義、曹文芳 |
氧化鋁鍶摻雜銪螢光體之發光特性探討 |
|
張六文、黃議興 |
高磁密度50A600電磁鋼片的開發 |
|
謝立恆、常致泰、王吉昌 |
高褐鐵礦用量燒結性質之研究與應用 |
|
陳宏市、吳蔡松、鄭培銓 |
鐵砧山儲氣窖增建冷凍脫油設備之應用 |
|
石漢正、劉欽仁、詹金生、許國峰 |
*航空及模具用高強力鋁合金AA7075和2024之開發 |
|
92 |
魏忠堅、王玉瑞 |
建構台灣石材業之價值觀與展望 |
張錦溶、陳子明、洪明章、邱方仁 |
*台北101大樓高性能鋼板之開發 |
|
杜憲文、葉光明、楊明恭 |
中鋼公司三號高爐高產率技術開發 |
|
曾繼忠、吳偉智、吳健一、王勝雄 |
鐵砧山氣田氣水界面鑑定在堵水增產及儲氣窖之應用 |
|
連雙喜、陳柏楊、劉世賢、蔡幸慈 |
熔融還原煉鐵法渣性(粒度)之基本研究 |
|
91 |
蔡光榮、王弘祐、顏貽國、羅佳明 |
梨山地滑區地層潛移滑動之動態模擬分析 |
吳坤玉、翁祖炘 |
促進開發海外煤礦之策略 |
|
賴錦文、溫紹炳 |
碳化矽磨石的資源再生研究 |
|
陳溪鎔、沈修弘、張榮邦、林惠娟 |
連鑄鋁薄片製程技術旳開發與應用 |
|
黃紫濤、李世勇、朱銘仁、周聖志 |
高硫快削鋼煉製技術開發 |
|
蔡大和、林鴻榮 |
中碳鋼晶粒控制技術之建立 |
|
謝秉志、吳政達、林再興 |
類神經網路建立地層滲透率模擬之研究 |
|
吳偉製、曾繼忠、陳大麟 |
應用新世代軟體模擬舊氣田生產動態 |
|
陳貴明、許富次 |
台電合作投資澳洲班卡拉煤礦之開發及營運的經驗 |
|
90 |
王滄田、蔡玲玲、吳政隆、翁子斌 |
滷水提製硬脂酸鎂之開發研究 |
周更生、高振裕、陳瑞凱 |
鋅空氣電池製程研究及特性分析 |
|
陳正信、林冠儒、林正旺、高順生 |
扁鋼胚連鑄低複氮星技術之開發與效益 |
|
林東毅、潘啟文、蘇祥安、黃維彬 |
高品級Y309系銲接用不銹鋼之研究與開發成效 |
|
葉志明、何忠根、杜憲文、許中輝 |
中鋼3號高爐噴煤技術之革新與效益 |
|
吳柏裕、王勝雄、蔡鏗榮、林再興 |
鐵砧山氣田儲氣之監測與應用 |
|
邱仲信、胡錦城 |
苗栗外海油氣層模擬研究 |
|
89 | 周信輝、胡紹華、蔡敏行 | 可溶性砂酸鹽安定焚化反應灰之妍究 |
丁原智、陳俊良 | 3DEC應用於邊坡分析以亞洲水泥新城礦山為例 | |
賴錦文、溫紹炳 | 以暴露單離模式探討粉碎礦石品位之變化 | |
江傅宗、王錫福、王玉瑞、賴家鵬 | 添加元素對微波介電陶瓷材料特性研究 | |
陸木榮 陳錫泰 黃清華、莊福龍 | 連鑄胚尾縮管之凝固控制 | |
張錦溶、陳子明、張瑞東 | 極低降伏強度制震薄鋼板開發 | |
陳貞光、黃議興、李至隆 | 抗時効低碳鋼材之開發 | |
林巖鶱、呂學仁、王煥文、安孝宗 | 鋁渣廢棄物在一貫作業鋼廠的資源化應用 | |
翁榮南 | 盆地模型技術在油氣探勘的應用 | |
88 |
張瑞東、劉宏義、潘永村、張六文 |
高品級熱軋酸洗塗油鋼捲之開發 |
蔡大和、周棟勝、黃議興、林鴻榮、郭瑩澤 |
超級冷打極低碳棒鋼之開發 |
|
黃瑞鴻、陳大麟、李中和、吳柏裕、吳偉智、 |
鐵砧山注產氣井完井區間訂定及對地下儲氣工程影響之研究 |
|
謝秉志、林再興 |
利用井測資料估算地下含水砂層地層強度之研究 |
|
王建力、林宏奕 |
岩石剪力破裂面粗糙度及其量測之研究 |
|
林正欣、林東源、陳伯榕 |
電透析法對澎湖地區地下鹹水淡化之研究 |
|
87 |
謝立恆、劉國忠 |
以軟熔實驗開發高爐使用細粒合經原料之技術 |
黃瑞鴻、張光宇、陳大麟、吳健一 |
利用聚合物抑制氣井水錐以提高油氣採收率 |
|
陳政信、洪正雄、陳奇宏、張晨陽 |
大鋼胚連鑄四鑄道鋼液分配器之流力設計 |
|
蔡敏行、謝雅敏、蔡尚林、洪啟勛 |
燃油飛灰殘碳處理染整廢水之研究 |
|
陳進發、李振誥、余進利、陳尉平 |
未飽和層均質土壤入滲理論分析之研究 |
|
86 |
◎石漢正、黃勝俊 |
高表面品質AA3004電子鍋料之開發 |
郭政隆、吳素慧、周次雄、邱仲信、林宏仁、林麗華 |
台灣西部油氣蘊藏之地化研究—苗栗外海地區 |
|
侯文星、郡慧昌 |
析出硬化型630不鏽鋼開發 |
|
蔡尚林、蔡敏行 |
燃油飛灰資源化之研究 |
|
林志明、溫紹炳 |
大理石材之化學機械研磨(GMP)性質研究 |
|
林銘鋒、吳耑熠、陳俊良 |
鐵水矽含量預測模式建立 |
|
陳榮華、張善順、李振誥 |
破裂岩層中溶質傳輸之徑向延散模式分析及應用於示蹤劑試驗 |
|
85 |
△蔣士宜、林巖騫、楊奇明、周聖志、王煥文、周文賢 |
CSCB轉爐製程生產不鏽鋼之技術開發 |
林景崎、林建元 |
碳化鎢的酸性電解回收 |
|
林麗華、張錦澤、王墨江、周次雄 |
錦水氣田斷層活動與油氣移聚之關係研宄 |
|
何忠根、陳重楣、許智清、陳惠典、周奇生 |
高爐爐壁礦石百分比的量測與調整 |
|
蔡尚林、蔡敏行 |
燃油飛灰性質發生量及毒性溶出特性研究 |
|
84 |
林冠儒、塞強科、陳永昆、馮復安、陳寄宏、王文賢 |
改善高碳大鋼胚偏析問題之連鑄技術開發 |
莊恭周、周定芳、紀文榮 |
竹苗地區打鹿砂層之成岩作用與儲集層之關係 |
|
胡塵光 |
露天礦場爆破之最佳設計 |
|
林振村、黃定雄 |
地層損害與油氣探勘之關係 |
|
洪明在、陳朝玟、沈瑞富、郭啟雄、蕭圳雄、謝得隆、鐘國安 |
中鋼煉焦場能源使用效率之提昇 |
|
蔡尚林、蔡敏行、周永祥、喬泰智 |
不鏽鋼煉鋼煙塵安定化之研究 |
|
83 |
⊙李至隆、謝榮淵、黃重嘉 |
高強度汽車輪圈用鋼片開發 |
林巖騫、莊垂喧、黃俊琳、楊奇明 |
低磷鐵水煉製技術之開發 |
|
吳榮章、楊耿明、丁信修、蔡錦椿、王佳彬、林敏威 |
地質剖面平衡電腦分析及其應用 |
|
徐錦上、溫紹炳、楊家欣 |
以量化之單離係數改進為高汀單離模式之研究 |
|
吳金通、莊蒼榕、黃忠正 |
井底馬達鑽鑿直井之應用 |
|
82 |
⊙王錫欽、劉宏毅、謝榮淵 |
超低碳變韌鐵鋼開發 |
△陳永隆、陳大麟、吳沂全、吳健一、王勝雄 |
水驅型氣田轉為儲氣窖之評估研究 |
|
周倉榮、蔣敏祥、何燦穎、林長春、 |
RH廢氣分析監控脫碳反應系統之研發及應用 |
|
李振誥、張瑞麟、李森吉、陳時祖 |
岩體內不連續面組數劃分及其組合適度檢定之研究 |
|
翁祖炘、鄭立新、劉振宇 |
地下設施通風與火災數值及模擬牞 |
|
81 |
陳得瑞、曾富雄、鄭清泉 |
台北縣雙溪鄉含金潛能區地球物理研究 |
⊙陸木榮、林冠儒、郭啟雄、簡文進 |
連鑄銅模測溫與爆湯預警技術開發 |
|
蘇進祿、張復盛、郭有益、林哲祈、陳鴻昌 |
電磁攬拌器的冶金效應及其應用 |
|
陳奇呈、蘇福欽 |
T-P轉換在震測資料雜波消除處理上之應用 |
|
80 |
陳家榮、吳榮華 |
臺灣東部大理石礦開發之區域經濟關聯性分析 |
石作珉、耿介 |
北迴鐵路觀音隧道GV-1通風直井支撐設計 |
|
許傳宗、胡毓仁、蘇貴福 |
板金成形之電腦輔助分析及選料合理化之應用 |
|
翁林廷彬 |
矽鐵重介之性質及應用於廢汽車切片鋁合金分選之研究 |
|
周棟勝 |
含鈦高成形性汽車用於冷軋鋼片之開發 |
|
李宗立、蔡敏行 |
電弧爐煉鋼煙塵之產生量、性質與毒性溶出特性 |
|
周釋善、張正松 |
不銹鋼SUR-304溫間成型及材料組織之研究 |
|
⊙曹昌桂、翁榮南、楊肇穆、李元偉、 王明惠、汪玉清、湯守立 |
台南盆地中生界油氣潛能研究與應用 |
|
79 |
林巖騫、黃俊琳、陳耀雄、石富順 |
消石灰系與石灰系脫硫劑之鐵水脫硫效果的比較研究 |
⊙高呈毅 |
明潭地下廠房設計與施工之大地工程問題 |
|
陸木榮、林冠儒 |
鋼胚在連鑄溫度的強度與延性 |
|
余炳盛 |
金瓜石地區硫化鐵礦物與河川重礦物之探勘地球化學 |
|
許慶詳、陳俊逸、林人仰、陳建文 |
剩餘移位修正處理 |
|
78 |
謝榮淵、洪慶昌 |
麻田敢鐵型不銹鋼硬面銲補鋼廠輥輪之特性研究 |
翁林廷彬、黃碧祥、陳惠雯、林景崎 |
再生鋼酸洗廢液之處理研究 |
|
⊙陳溪鎔、魏豐義、劉宏義、周倉榮 |
介在物形態球化控制及其在改進鋼板性質上之應用 |
|
王文郁、蘇顯榮 |
臺灣和平地區結晶石火岩礦床的整體開發計劃 |
|
黃祺祥、高伯威 |
藉冷軋與退火製程控制304型不銹鋼片之深衝性 |
|
陳永隆、林再興 |
利用穩定流動狀態測定氣體滲透率之研究 |
|
陳鴻賓、王錫輝 |
含碳量80 PPM級IF鋼特性之研究 |
|
林水明、王建智、朱克雄、李文勇 |
中鋼轉爐自動吹煉技術之開發 |
|
77 |
黃定加、黃慶村 |
二(2-乙基己基)磷酸對硝酸溶液中鈾(VI)萃取的動力學研究 |
陳興時、邵慧昇、林群新 |
以熱扭法進行高合金鋼熱加工性評估研究 |
|
楊金鐘 |
簡易真空浮選裝置對固體可浮性研究 |
|
李榮顯、周金龍 |
衝壓用鋼板之可成形性研究 |
|
卓慶雲、王執明 |
臺灣海岸山脈北段砂岩之地球化學及其構造意義 |
|
⊙張永輝、游寬文、陳一國、羅文驥、李世榮 |
高爐粉煤噴燃系統之研究及應用 |
|
△曹昌桂、張 敏 |
臺南盆地漸新世砂岩儲油氣潛能研究與應用 |
|
余嗣英、譚安宏 |
變韌鐵系球墨鑄鐵與雷射表面硬化之磨耗特性研究 |
|
76 |
⊙黃祺祥、高伯威 |
AISI 304不銹鋼之製程對其機械性質之影響 |
陳大麟、黃素謹、王勝雄、吳健一 |
高二氧化碳天然氣井油管內流體流速及露點位置之預測 |
|
周倉榮、石富順、周聖志、蔡沛宏、張國基 |
高效率RH程序之開發以生產極低碇鋼 |
|
譚立平、夏令夷、黃可立 |
屏風山地區金礦地球化學探勘 |
|
莊文壽、洪錦雄、何英礎 |
自臺灣重砂中提煉釩之研究 |
|
張瑞麟、劉奕金 |
臺灣石材石礦開採業之系統分析 |
|
張永輝、林伯鑑、周聖志、張清東、陳德祥 |
抗水性碳系鋼液吹射精煉粉體之開發 |
|
周釋善、林冠儒 |
BaCO3-CaCO3-Fe2O3造渣劑對銑鐵做同時脫硫之研究 |
|
許有德、林蘭貞 |
臺灣地區中小工廠煤岩供需之研究 |
|
75 |
陳家榮、吳榮華 |
臺灣礦業與其他產業及整體經濟之關聯研究 |
繆延武、洪錦雄、何英礎 |
鹼熔分解臺灣黑色燭居石及臺灣鋯砂 |
|
△吳秋水、陳啟泰、周聖志、呂學仁 |
C-TYPE脫硫劑之開發與鋼液脫硫精煉之改善 |
|
林東毅、陳勝榮 |
連鑄扁鋼胚形成熱軋鋼捲孔洞原因之研究及其改善成效 |
|
許慶詳 |
震測資料之適配預測解迴旋處理 |
|
74 |
劉進金 |
地理資訊系統及其應用於區域邊坡穩定之研究 |
許有德、林蘭貞 |
臺灣地區長期進口煤卸運、儲問題之研究 |
|
顏富士、蔡尚智 |
長石粉體在三軸坯體中之熱反應行為 |
|
魏文藝、郭有益 |
盛鋼桶鋼液合金鈣線添加處理之技術及其冶金效果 |
|
△李榮顯、邵慧昌 |
以曲線模擠製圓管之研究 |
|
劉相生 |
臺灣寶山十一號深井鑽探工程 |
|
73 |
洪敏雄、吳南均、王木琴、廖瑞華 |
中鋼公司爐石再生利用之研究 |
陳志賢、藍晶瑩 |
核飛跡法在臺灣鈾礦探勘上之應用 |
|
李德春、謝煌琳、李文勇 |
真空脫氧設備環流管設計對精煉製程的影響 |
|
連雙喜、郭衛中、陳炎成、林永生、賴宏仁 |
雷渣重溶精煉對冷作工具鋼SKDII之顯微組織與機械性質之影響 |
|
許慶祥、陳俊逸 |
淺海震測氣泡震盪效應處理之研究 |
|
72 |
陳其瑞、蔡金郎 |
煤層上下盤鄰岩垂宜剖面品質之變化-臺灣北部煤田煤層底黏土開採利用之研究 |
羅仕榮、林國安 |
臺東金崙地熱區微震測勘初步研究 |
|
廖學誠、溫紹炳 |
添加劑對大理石粉碎性質之影響 |
|
林文輝 |
國光油窖實際設計施工及經濟效益 |
|
△戴敏政、陳奇宏、周倉榮 |
大鋼胚連鑄機四孔浸入式注嘴之開發及其效益 |
|
林文樹、廖 准、魯淑芬、陳文雄、木村政司 |
閉模熱鍛件之開發 |
|
林正雄、賀天行 |
鎳鋅系鐵氧磁鐵的研究 |
|
謝牧謙、王嘉寶、黃慶村、朱明麟、謝德遠、 陳連傳、黃芬遠、郭茂穗、林水達、邱德春 |
二氧化鈾轉化工廠之建立 |
|
邱義豐、洪明在 |
臺灣省產冶金煤之特性研究 |
|
71 |
陳時祖、李振鋯 |
臺泥壽山石灰石礦場殘坡穩定之研究 |
劉進金、鄭文哲 |
臺灣各種遙測系統及其在工程地質調查的應用 |
|
蕭興仁 |
活性紅泥的離子吸附性及其應用 |
|
⊙鄭兆民、戴敏政、郭有益 |
鋁線添加設備在鋼液脫氧作業之效用 |
|
余光華 |
預焙式陽極炭節約能源之研討 |
|
周釋善、程一麟、石富順 |
以氬-氧混合氣體吹煉矽鋼之研究 |
|
周次雄、翁榮南、郭政隆、鄭林存 |
錦水油氣田凝結油之地化研究 |
|
70 |
劉進金、袁文忠、鄭文哲 |
臺灣側視雷達影像之特徵 |
△陳勝榮 |
扁鋼胚連續鑄造技術發展及內部品質改善成效 |
|
王蔚麟、張忠炳、徐念南 |
鋯-4合金之研製 |
|
巫文雄、魏文輝、趙拔都、魏廷容、趙廣仁 |
最佳鑽井條件之選擇 |
|
69 |
張君立 |
地熱水中非晶形二氧化矽的沉澱現象 |
顏富士、廖學誠、楊為東 |
澎湖花嶼斑岩長石之開發可行性分析 |
|
張忠炳、韋 龍、徐念南、高仕淦 |
金鈹母合金之研究 |
|
△蘇進祿、洪慈信 |
熔銑與鋼液脫硫研究 |
|
江忠勇 |
地熱井原始溫度推算方法之研究 |
|
68 |
陳思遠 |
亞泥花蓮新城山礦場採石場高峻地區之捷運系統工程 |
戴國邦、張美雲 |
電漿光譜術在地球化學、岩石、礦物、土壤分析上之應用 |
|
蕭寶宗、蘇福欽 |
宜蘭縣清水地熱區比電阻測勘研究 |
|
△張學仁 |
轉爐煉製鉻鉬鋼之開發與成效 |
|
徐念南、蕭濱鎮 |
核燃料用鋯合金套管品質控制之研究 |
|
陳瑞祥、陳武雄、陳俊逸、徐永輝 |
中油公司自動處理震測資料之技術發展 |
|
陳成興、陳煥彰、陳忠雄 |
臺灣北部鑽井之卡鑽與打撈之分析及預防研究 |
|
67 |
廖學誠、張宏文 |
硫酸鐵混凝法除去地下水含砷量之研究 |
唐心瑩 |
岩石力學現地試驗的一種新技術﹣-大平鈑載重試驗 |
|
蕭寶宗、江新春 |
宜蘭清水土場區之地熱產狀 |
|
卓慶雲、陳榮安、陳忠夏 |
臺灣東部高矽質變質石英岩之利用研究 |
|
蔡馬陵、蘇進祿 |
高碳鋼脫磷之探討 |
|
吳佳水 |
鬆砂層不用隔砂法之最大油氣產率之估算 |
|
66 |
程楓萍 |
臺灣溫泉之地球化學探勘 |
蘇英源 |
煤礦鋼鐵支架結構之應力分析及其使用效果 |
|
徐念南、童遷祥、蕭濱鎮 |
二氧化釷核燃料丸之製造 |
|
陳瑞祥、陳俊逸 |
波動方程式在震測移位處理之應用 |
|
△王國雄、沈國雅 |
應用多種電測及壓力上升曲線分析自然裂縫儲油氣層 |
|
65 |
鄭文哲、李青芳 |
宜蘭清水地熱區雙偶極法電阻探勘 |
△萬獻銘、黃獻昭 |
臺灣高鋁礦產之調查研究:大屯山低品位鋁礬土之形成及其礦物特性 |
|
洪銘盤、魏炯明、梁晶夫 |
若干添加物對於鈦酸鋇半導體的構造及電性的影響 |
|
賴俊傑、趙拔都、陳兆銘 |
海域鑽井地層異常壓力之偵測 |
|
64 |
賴克富 |
坑內採煤面支撐用摩擦鐵柱之試驗與使用經過 |
蔡鴻洋 |
純金屬三態共存的可能性研究 |
|
王國雄 |
應用聲波及電阻率電測分析自然裂縫油氣層之研究 |
|
63 |
呂學俊 |
平板玻璃結石之礦物之研究 |
李甘同、何光明、李鶴修 |
建基煤礦試用後退式採煤之檢討 |
|
張裕昭、趙 清、陳和平 |
實驗工廠型之重砂分選 |
|
陳崇一、李廣聞、富柏青 |
浸銅處理「粉末治金」鎢製品之機械性能 |
|
鄭潤德 |
壓力與溫度對油層岩石孔隙容積壓縮度的影響 |
|
62 |
龍村倪 |
微生物對金瓜石與奇美礦石銅浸出率之影響 |
周釋善、林文謙 |
應用電界擴散原理作為高純度金屬錫之提純研究 |
|
蔡旭春 |
臺灣某氣田之天然氣層模擬程式之設計 |
|
61 |
鄭南基、廖學誠 |
高純度玻璃砂提選之研究 |
周釋善、賴瑞訓 |
快削鋼中鉛介物之研究 |
|
張日炎 |
應用電腦解決譚納法預測枯竭型油層之生產性能 |
|
△洪銘盤、蔡篤恭、曾東華 |
鐵鬚品之生長研究 |
|
60 |
石作珉 |
岩石物理性對油井鑽進率之影響研究 |
吳裕慶 |
高溫氧氣濃淡電池之研究 |
|
黃品華 |
出磺坑地區井程控制之研究 |
|
59 |
林崇標、黃振輝、鄭漢全 |
臺灣北部海底煤礦坑內水質之研究 |
周釋善 |
應用熱力學觀念由熔點及沸點推測金屬三相共存點之研究 |
|
董樹勳、井雲生、陳成興 |
套管外水泥封固方法之檢討 |
|
58 |
李枝銘 |
臺灣地熱鑽井工程之研究 |
翁豐源 |
臺灣油氣生產層之岩性與鑽井泥漿之關係研究 |
|
57 |
李儒林 |
海底煤礦坑內水質之分析研究 |
汪傳瑜、黃品華、潘翁海、井雲生、鄭德勇、邱宜煜 |
鐵砧山區側鑽工作之經過及檢討 |
|
56 |
梁敬豪 |
金瓜石之礦石、岩石誘導分極特性之研究 |
趙澤宏、陳庠稀、吳昌佶 |
磁性放大控制整流器電爐電極自動控制器之研究 |
|
潘翁海 |
高比重水泥之研究實驗與應用 |
|
55 |
林崇標、鄭漢全 |
臺煤之微細組織成份及其特性之研究 |
趙澤宏、陳 緯 |
紅泥配合原礦水應用之探討 |
|
邱聰烈 |
高壓井油管串座重開問題之研討 |
|
54 |
李炎長 |
石英及長石之浮選研究 |
林 宏 |
油氣井輸送系統設計 |
|
施鼎禹、陳勝德、李學彥、陳 通、鄭萬福、江國庚、陳起勳 |
煉鋁電解爐假休止及重開之研究 |
|
53 |
何智瀌、張國偉 |
煤礦瓦斯突出預知法之試驗研究 |
施鼎禹 |
影響煉鋁效率的因素 |
|
林松柏、林 宏、喬亞昌 |
錦水及鐵砧山天然氣井之變層採氣 |
|
52 |
郁昌經、吳坤鐘 |
黃鐵礦燒碴用作煉鐵原材之研究 |
沈敬文 |
錦水氣田灣井鑽法的研究與施工 |
|
陳連呈 |
坑內通氣經濟性之研究 |
*同時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
△同時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