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人 - 王錫欽先生
籍 貫:湖南湘鄉
出 生:民國46年5月1日
通訊處:高雄市小港區812中鋼路1號 中國鋼鐵公司 技術部門
學 歷: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畢業(1979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研究所碩士畢業(1981年6月)
國立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畢業(1994年1月)
經 歷:1. 中鋼公司鋼鐵鋁品研發處工程師1981.12~1986.07
2. 中鋼公司鋼鐵鋁品研發處研究員1986.08~1994.05
3. 中鋼公司鋼鐵鋁品研發處正研究員1994.06~1994.12
4. 中鋼公司鋼鐵鋁品研發處組長1994.12~1998.10
5. 中鋼公司冶金技術處組長1998.11~2000.08
6. 中鋼公司鋼鐵鋁品研發處組長2000.09~2001.08
7. 中鋼公司鋼鐵鋁品研發處副處長2001.08~2004.07
8. 中鋼公司鋼鐵鋁品研發處處長2004.07~2009.03
9. 中鋼公司技術部門助理副總經理2009.03~.2011.12
現 任:1. 中鋼公司技術部門副總經理2012.01~迄今
2. 中鋼精材公司董事長2011.01~迄今
3. 鋇泰電子陶瓷公司董事長2012.03~迄今
4. 中國鑛冶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5. 中國鑛冶工程學冶金委員會主任委員
獲 獎:1990 年鋼鐵公會鋼鐵技術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1992 年中華民國銲接學會最佳論文獎
1992 年中國青年救國團全國優秀青年獎章
1992 年行政院傑出研究甲等獎
1993 年鋼鐵公會鋼鐵技術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1993 年中國礦冶工程學會論文獎
1994 年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
1995 年中鋼公司研究成果董事長獎
1996 年中華民國銲接協會技術論文獎
2007年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第廿五屆國家傑出經理獎
2013 年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會士
■技術獎章請獎事略:
王錫欽副總經理任職中鋼公司技術部門長達33 年,在擔任研究人員期間,致力於熱軋鋼鐵產品的研發,在新產品開發與產品性質改善方面,表現傑出。例如於民國82 年,以「超低變韌鐵(ULCB) 鋼開發」榮獲行政院傑出研究獎,更於隔年(83 年)再獲象徵國內工程界最高論文榮譽的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並蒙 總統召見嘉勉。自83 年12 月升任研發主管職務後,在鋼鋁產品及新材料開發、製程改善、產品應用及自動化檢測等相關研究領域之研發策略與規劃上,貢獻卓越,並領導中鋼的研發團隊,在鋼、鋁及特殊金屬等材料領域,達成豐碩的技術創新成果,不僅精進中鋼之產品開發與製程技術能力,更成功協助國內用鋼產業之轉型升級。因此,中鋼公司於民國98 年,榮獲經濟部頒授「產業創新卓越成就獎」殊榮。茲摘述王副總經理的主要成就及特殊貢獻如下:
(一) 研發先進的材料設計、冶煉及軋鋼技術,如清淨鋼煉鋼技術及精密軋延技術等,以生產性質登峰造極、價值倍增的優質鋼材,如完成超規格之35CS190 電磁鋼片,及規格最高的EH47 高強度船板與JSC1180Y汽車鋼片等產品的開發。此外,亦協助下游用鋼產業研發及應用先進的二、三次加工技術,如熱沖壓成形技術及管件液壓成形技術等,以創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生產更多高獲利潛能的終端產品,打造更多的中堅企業與王國的產業。
(二) 擔任中鋼精材公司董事長,為實踐中鋼是「工業材料供應者」的願景,積極推動特殊合金開發,建立自主供料能力,成功提昇國內金屬產業產值與國際競爭力。該公司於100 年投產後,已完成8 種鈦合金、11 種鎳合金,以及1 種模具鋼開發,其中鈦64 合金線材更已應用於iPhone5,新開發之扁絲更應用於iphone 6 異形螺帽,成功進入蘋果產品供應鍊。長久以來,國內石化設備製造所需之特殊合金都由國外進口,不但價格高昂,交期更長達4-5 個月,設備製造費用居高不下,交期亦無法有效掌握,大幅降低產業的競爭力。在王副總領導的中鋼精材順利量產特殊合金之後,不但產品品質與國外的相當,價格更具優勢,加上在地的便利,使交期可縮短至2-3 個月之內,大幅降低設備製作費用,提升國內廠商競標國際工程之競爭力。
(三) 以自產的煤焦油瀝青為原料,開發高端碳材料產品,應用於電動車用電池、太陽能電池及風力發電之儲能系統等產業,包括鋰離子電池(LIB) 之高功率負極材,及超高電容器用活性碳,其品質已達到國際水準,並得到國內與德、日等國外多家電池/ 超電容廠商採用。
(四) 自行開發無鉻電磁鋼片塗料,97 年正式全面推出無鉻電磁鋼片,大幅領先日、韓、中鋼廠,目前已推出第三代產品,性能優於含鉻塗膜,相關產品之年營業額超過60 億元。
(五) 自行開發釩氧化物/ 鎢氧化物/ 二氧化鈦系列的雙功能SCR板狀環保觸媒量產技術,於96 年第二季開始量產,並應用於中鋼鋼鐵燒結場與焚化爐,所具的脫硝、脫戴奧辛能力與附著強度,均與國外觸媒相當,成功地取代國外進口觸媒。此板狀觸媒量產技術將移轉至中宇與大陸武鋼合資的宇科公司,使得自行開發SCR觸媒技術得以延伸推廣至大陸,創造可觀產值。
(六) 致力專利智財維護,除成立智慧財產課,積極推動專利申請,強化中鋼智慧財產外,並擔任專利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自98 年起,有效提升中鋼專利申請量及領證量,進入智慧財產局雙百大排名,且持續提昇名次。102 年專利申請量排名全國第12 名,專利領證量排名全國第19 名。此外,引領中鋼公司多次參與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所舉辦的國家發明創作獎甄選,99 年獲國家發明創作金牌獎,100 年榮獲企業貢獻獎及發明創作金牌獎,102 年則獲得創作新型獎。
(七) 推動「研發聯盟」協助國內用鋼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斐然。透過產業分析,鑑別出待開發的高值終端產品與待培育之關鍵核心技術,再結合產、官、學、研等單位一起共同籌組研發聯盟,將原本分散的研發能量匯集起來,聚焦在迫切、重要的技術發展上,達到促進台灣用鋼產業技術升級與產品高值化的目的。目前已在螺絲螺帽、汽車、馬達、鋼結構與手工具等產業,及軸承鋼、晶圓切割線等特殊應用產品,共籌組16 個研發聯盟及執行13 個業界科專計畫,提出38 件合作研究計畫案,建立36 項共通的核心技術,除創造約達新台幣 505 億元的產值與效益外,更成功協助國內用鋼產業轉型升級,提昇產品附加價值,使鋼鐵材料產業成為國內另一個兆元產業。
(八) 企業資源有限,社會資源無窮,為能善用外部的各項資源,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策略,以共同成立「工程研發中心」方式,強化中鋼與台灣學研界的合作,藉此導入外部的研發能量,以加速各項產品與相關應用技術之開發。目前中鋼已在成功大學、中山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大學及金屬中心,分別成立了「馬達」、「金屬物性與微結構」、「鋼結構」、「先進鋼鐵組織控制」與「金屬產業高值化」等五個工程研發中心。
(九) 透過與客戶共同成立“ 聯合實驗室”(joint research laboratory, JRL)方式,除建立與客戶協同研發之機制外,亦可提供客戶差異化的技術服務。藉由深入客戶現場協助解決其實際用料問題,提升中鋼料與客戶加工製程的適配性,以加強客戶的信賴度,增加中鋼供料機會,且可為彼此的需求來量身訂作,規劃長期、策略性的技術藍圖。目前中鋼除與瑞智及工研院合作成立「壓縮機聯合實驗室」,與東元合作成立「馬達聯合實驗室」外,在汽車產業更與國內華創車電、全興工業以及大陸的奇瑞汽車與江淮汽車,分別成立四個汽車聯合實驗室,與車廠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
(十) 與成功大學合作推動「產學大聯盟」計畫,中鋼於102 年7月23 日獲得國科會與經濟部核准,取得「次世代鋼及其綠色製程與產品創新應用」產學大聯盟計畫補助,該計畫乃為協助國內用鋼產業,掌握前瞻發展的機會,研發其所需之次世代鋼材、綠色製程、以及先進用鋼技術,可提升鋼鐵上下游產業整體競爭力。本計畫中鋼已規劃15 個研究專題,並引導學界規劃24 個分項計畫,將可達成次世代鋼的產品及應用技術開發目標,為用鋼產業打造高附加價值產業群聚發展所需的環境。
(十一) 推動〝產業大同盟〞,透過中鋼所建立的工程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及研發聯盟等,結合產學研用,打造一個開放創新平台,以蓄積豐厚的智財能量,並將其導入產業應用,做為支援客戶產品與技術發展之動力引擎。此外,中鋼亦與國內具關鍵的用鋼產業中心廠結盟,共同推動高值產業聚落之建構,達成促進三鏈優化的目標。現階段中鋼已著手進行BLCD馬達產業聚落及汽車鋼片熱沖壓產業鏈的建構工作。
■章銘贊曰:
王錫欽先生湖南湘鄉人,民國46 年生,國立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現任中鋼公司技術部門副總經理、中鋼精材公司董事長、鋇泰電子陶瓷公司董事長,兼任本會常務理事、冶金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博士服務於中鋼公司凡33 載,致力熱軋鋼線產品的研發、提升冶煉及軋鋼技術、新產品研發與產品性能改善,表現傑出;在鋼鐵產品及新材料開發、製程改善、產品應用及自動化檢測等相關領域之研究策略與規劃,績效卓著;曾獲中國青年救國團全國優秀青年獎章、行政院傑出研究甲等獎、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第25屆國家傑出經理獎。
王氏對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貢獻厥偉,特頒贈本會民國103 年最高榮譽「技術獎章」,以資激勵。